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狗醫生

上了張老師的課,也了解到張老師除了教學外也積極服務在身心障礙的輔具開發及活動參與,這讓我想到,我也曾經有段時間參予了某些公益活動,這是在參加台灣狗醫生的訓練課程後,帶著小狗實地到安養院與精神疾病患者互動,讓患者放鬆甚至開心的揮舞雙手

在國外,利用動物接觸來治療自閉或是躁鬱症的例子越來越多,但是在國內,一直都未能推廣,也沒有太多人願意去執行,有點像是導盲犬一樣,台灣狗醫生也是屬於非營利團體,透過訓練小狗與狗主人達到標準,再由這些認證合格的狗醫生,利用放假日到各個需要治療的團體做服務性的接觸
,讓患者可以得到很大的放鬆與慰藉

雖然狗醫生的課程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班訓練課程將近一年的時間,要成為狗醫生還得要通過認證測試,雖然最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沒辦法參與後續的活動,不過看著狗醫生能夠越來越多也是蠻開心的,這代表有更多人可以得到更多狗醫生的服務

在寫這個文章的時候,有一個名詞可以套用進來,就是social validity,不管是狗醫生或是導盲犬,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可以被接受可以被平常心看待的情況還真是不多,事乎看不到這個社會可以接納的程度到底在哪,該如何面對與教導,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台灣狗醫生
導盲犬協會

1 則留言:

  1. 高興來到這裡,你看起來像是完全準備好了修這門課。服務本身是具體的行動,是一個人真心貼近另一個人的需求。透過行動,可以獲得寶貴的在地知識,沒有經過反省的知識,是不具意義的。透過反省,再度深入經驗的世界裡,一旦拉回現實的場景,將因而領悟更多的洞察與看見更寬廣的視野,人因服務而成長。

    回覆刪除